微信掃一掃
“高山明珠”余家溝村風景如畫
位于勉縣大山深處的余家溝村,由“散”到“強”、由“窮”到“富”、由“亂”到“治”的“蝶變”,成為洞察鄉(xiāng)村振興實施路徑的范本。
由“散”到“強”:黨建引領樹起“主心骨”
5月25日,勉縣新鋪鎮(zhèn)余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劉自寶有點忙,上午設計公司來勘探玻璃棧道項目;下午勉陽街道辦事處新當選村(社區(qū))委委員來觀摩學習……
50歲的劉自寶已經(jīng)當了20年的村支書。在剛剛結束的村“兩委”換屆選舉中,他再次當選。
余家溝村位于秦嶺余脈,平均海拔800米以上,常年云霧繚繞、風光旖旎,被譽為“高山明珠”。
然而,這個美麗的地方,讓1996年回鄉(xiāng)的劉自寶,感到令人心憂的“鄉(xiāng)衰”:青壯年普遍外出務工,留下老人、兒童,成為“空心村”;水、路、電都不通,有的村民甚至還住在茅草房內(nèi);在村黨員不到一半,正常的組織生活很少開展……
1998年,劉自寶當選為村支書。拉電沒有吊車,他帶領村民將一根根幾噸重的電線桿,愣是抬到山上;沒錢租器械,他和村民一釬一錘地鑿,一鋤頭一鋤頭地挖,用了1年時間修成進村路;他鉆進深山四處尋找水源,400余人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……
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。60多歲的老黨員曾德禮開辦茶葉加工廠,讓村民收入增加了30%;村主任劉安勤給村民培訓養(yǎng)豬、養(yǎng)牛技術,培育養(yǎng)殖大戶23家,帶動54戶貧困戶抱團增收;20余名黨員通過不同方式帶動50余戶群眾共同致富……
黨員苦幫實幫,群眾苦干實干。余家溝村從以前的“爛包村”成為如今“先進村”,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。
余家溝村支書劉自寶(左)和周禮才查看蜜蜂養(yǎng)殖情況
由“窮”到“富”:產(chǎn)業(yè)振興“富”了口袋
時值初夏,在村民周禮才的院子內(nèi),蜜蜂“嗡嗡……”地喧鬧,顯得生機勃勃。57歲的周禮才靠種幾畝薄田維生,雖說懂點養(yǎng)蜂技術,但是愁于沒有資金,守著“富”山過“窮”日子。
去年,村上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,周禮才家的土地全部入了股。合作社購買了101箱蜜蜂,“聘請”周禮才代養(yǎng)。他不僅獲得1萬多元的“工資”,還自己繁育了40多箱,在家門口就掙到3萬多元錢。
余家溝村山高坡陡、耕地破碎、生態(tài)脆弱,群眾增收渠道單一。全村貧困人口101戶296人,貧困發(fā)生率達37.8%。
去年,余家溝村推行“資源變資產(chǎn)、資金變股金、農(nóng)民變股東”的“三變”改革,全村118戶村民將1920畝土地折股加入合作社。合作社因地制宜發(fā)展茶葉、中藥材、中蜂、藍孔雀等種養(yǎng)殖產(chǎn)業(yè),村民獲得保底收益、股份分紅、務工收入等多重收入。
“三變”改革激發(fā)了發(fā)展活力,依托云海奇觀旅游資源,大力推行“三變+旅游”,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。搭建電商平臺,推行“三變+電商”,將土蜂蜜、茶葉、孔雀蛋等農(nóng)特產(chǎn)品網(wǎng)上銷售。去年,全村農(nóng)民人均純收入達6210元。
“道德模范”何光薈(右)悉心照顧岳父、伯父
由“亂”到“治”:三治融合“豐”了內(nèi)涵
“你惦記別人的利息,別人想著你的本金……”6月5日,“鄉(xiāng)賢”彭發(fā)明給村民講解防范非法集資的知識。這只是他的工作日常之一。
隨著經(jīng)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村里一些低俗風氣有所抬頭。為此,余家溝村以紅白理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、村民議事會、禁毒禁賭會、鄉(xiāng)賢理事會為抓手,深化“道德積分銀行”建設,推動德治、法治、自治“三治融合”,滌蕩文明鄉(xiāng)風。
村民王富右?guī)袜従永衩祝恍曳嚿硗?,兩家人為了賠償?shù)氖聞萃?。村干部和“鄉(xiāng)賢”們主動上門調(diào)解,耐心、細致的工作方式,公正、合理的賠償方案,最終得到了雙方的認可。
去年,村上成立了“道德積分銀行”,村民做好事有積分、獲獎勵、受表彰,激發(fā)廣大群眾自覺地融入崇善、向善、樂善、行善的行列中。
50歲的何光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。作為上門女婿,他不僅照顧80多歲患病的老岳父,還悉心照顧65歲有智力障礙的伯父。他被鎮(zhèn)上評為“道德模范”,事跡登上了村里的“善行義舉榜”。
如今,尊老愛幼、鄰里和睦、扶貧濟困的文明新風在余家溝村蔚然興起,“高山明珠”愈發(fā)閃亮。(梁袁華 蔣虛 周社紅)
自定義html廣告位
Copyright @ 2016-2024漢中市生活通網(wǎng)絡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7020200047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