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,日本一本久道视频,国产99这里只有精品,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

        正在閱讀:把貧困戶的帽子徹底摘掉——陜西省西鄉(xiāng)縣推進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脫貧
        分享文章

        微信掃一掃

        參與評論
        0
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/ 資訊網 / 西鄉(xiāng) / 正文

        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,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,僅管理員可見

        把貧困戶的帽子徹底摘掉——陜西省西鄉(xiāng)縣推進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脫貧

        轉載 2018/05/15 14:52:27 發(fā)布 IP屬地:未知 來源:中國就業(yè)網 作者:漢中便民網-漢中生活通旗下網站 3477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
        把貧困戶的帽子徹底摘掉——陜西省西鄉(xiāng)縣推進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脫貧

        褒斜古道間,一片茶香處。陜西省西鄉(xiāng)縣是革命老區(qū),位于秦巴山區(qū)集中連片特困地帶,經濟欠發(fā)達,貧困程度深。

        貧瘠的土地上,發(fā)生著不平凡的故事。2017年,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2533人,轉移就業(yè)13995人,創(chuàng)業(yè)204人……人社部門敢于擔當,迎難而上,激發(fā)了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。

        工廠里、大棚內、村路前,3位貧困戶的脫貧故事,是西鄉(xiāng)縣打通扶貧“快車道”,推進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脫貧的生動縮影。

        男裁縫變身“產業(yè)工人”

        西鄉(xiāng)縣捷得服飾有限公司的加工生產線上,一名男工的身影在近100名女工中格外顯眼。穿線、起針、收針,配合著電機踏板有節(jié)奏地壓腳,他工作起來比身邊的女工還要嫻熟。從早到晚,他幾乎都埋頭在縫紉機上干活,很少起身。

        他叫汪志,西鄉(xiāng)縣峽口鎮(zhèn)人。他患有先天性腦癱,雙手無法靈活運動,一只腳也不能正常舒展。為了謀生,汪志從父母那里學會了裁縫活。從1995年起,他在鎮(zhèn)上開了一家服裝店,靠著鄉(xiāng)親們關照勉強維持溫飽。

        2018年初,由于種種原因,汪志的店沒了,20多年賴以謀生的活計沒了。家里還有年過七旬的父母需要贍養(yǎng),汪志一家的生活變得艱難起來。

        “以前靠著老鄉(xiāng)的幫助,我還可以勉強生活。沒了服裝店,我想出門找個工作真是難啊?!蓖糁菊f。

        汪志的處境是西鄉(xiāng)縣大部分貧困戶的寫照。當地產業(yè)基礎差,就業(yè)面小,貧困勞動力不好就業(yè)。

        一人就業(yè),全家脫貧。讓這一部分人充分就業(yè),成為西鄉(xiāng)縣扶貧工作的當務之急。引入社會資本,創(chuàng)造就業(yè)崗位,是解決就業(yè)問題的有效途徑。

        在“蘇陜協(xié)作”的大環(huán)境下,西鄉(xiāng)縣與江蘇省啟東市建立了對口幫扶關系。啟東市輕工業(yè)發(fā)達,產業(yè)轉移愿望強,很多紡織服裝企業(yè)赴西鄉(xiāng)縣投資落戶,擴大生產,帶動了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(yè)。這成了兩地取長補短、互利共贏的選擇。

        從建設到使用只用了不到100天時間。3月20日,西鄉(xiāng)縣首個招商引資社區(qū)工廠———捷得服飾有限公司就在城南街道辦中渡村正式成立。汪志興沖沖地報了名,在縣人社部門的組織下參加了專業(yè)培訓。

        “服裝技工講究手、腳、眼的配合,對靈活度、基本功都有要求。一開始我以為他手腳不方便,做事不麻利,沒想到他每天比身邊的女工做得都要多!”捷得服飾有限公司人事部經理聶小梅說。

        干起了老本行,汪志做起來得心應手。他的收入按件計算,做一條褲子能掙2元,一個月下來收入3000元不成問題。現在,他住在公司宿舍,每天中午、晚上公司管飯,還能經常騎著自己的三輪車回家看望父母。

        “以前我開店天天熬夜加班,作息時間不規(guī)律。現在當上了工人,還能照顧父母,這日子真是好??!”談到生活的變化,汪志激動地落下了眼淚。

        隨著社區(qū)工廠陸續(xù)開工投產,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、農民和貧困勞動力成為“產業(yè)工人”。截至目前,南通駐西鄉(xiāng)聯(lián)絡組已成功招引4家服裝加工企業(yè)落戶西鄉(xiāng),全部投產后可提供就業(yè)崗位2000多個。

        山戶種上“搖錢樹”

        土地是農民的“命根子”,是最依賴的資源。對農村的貧困戶而言,傳統(tǒng)的生產方式、市場的波動等,是制約貧困戶脫貧的因素。

        沙河鎮(zhèn)茶條村的李貴華對此感慨頗多。67歲的他大半輩子都住在茶條村的山區(qū),靠著2畝多的田地過活。

        “以前我是頭頂土胚房,腳踏泥濘路,種地靠天吃飯,年頭好就掙一點,年頭不好也沒招?!弊谧约业男≡豪?,李貴華端著一碗熱騰騰的豆腐腦,回憶起過往。“我和老伴就好豆腐這一口,可住在山上的話連做豆腐的條件都沒有?!?

        新砌的2層小樓里,停放著一輛摩托車、一輛自行車,是他和老伴以前與城里來往的重要紐帶:每次往返20多里地,進城都得多買些糧食囤在家,因為一旦下雨,土地泥濘,短時間內根本下不了山。

        2017年,茶條村啟動移民搬遷工程,李貴華一家徹底告別了山中生活。山里回不去了,地也不用種了,兒子在青島打工,把孫子留了下來。他們平日里除了照看孫子,謀生成了最大問題。

        這年10月,李貴華的新家迎來了一名特殊的客人。村干部王勝梅了解到他的情況,特地跑上門來推薦他加入村里的食用菌戶主協(xié)會,以土地和現金入股。

        這是個啥東西?咋還要現金入股?手頭錢本就不多,李貴華一開始并不接受。王勝梅向他解釋道,村里和附近企業(yè)———精誠食用菌扶貧產業(yè)園區(qū)合作,村民通過現金、土地流轉的方式入股,“零風險”享受產業(yè)紅利。

        “這幾年,隨著農業(yè)園區(qū)、專業(yè)合作社等新興農業(yè)經營主體的涌現,我們都走集約化、規(guī)模化的現代農業(yè)道路了。你跟著我們,收入上絕對有保障?!蓖鮿倜氛f,村民在入股中享受的紅利上不封頂,也不會低于銀行1年的貸款利率。在茶條村里,農戶能以現金入股、土地流轉形式入股,每年獲取租金,還能通過入園務工、租賃大棚的形式從事生產和就業(yè),提高經濟效益。

        一個龍頭企業(yè),就能給貧困村帶來深刻變化。西鄉(xiāng)縣內開展了“百企幫百村”活動,以一會幫一村、一企幫一村、多企幫一村等形式,以產業(yè)扶持、項目推動為主,以提供就業(yè)崗位為輔,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。

        “黑木耳菌種生長周期短,脫貧見效快?!痹诓钘l村黑木耳的大棚前,精誠農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賈福進介紹,他們采取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吸納貧困戶多途徑參與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公司把成品袋料低價賣給具備生產條件的貧困戶,產品由公司回收包銷。每袋黑木耳成品利潤1元,農戶一人一次種植4個月,即可獲得5000元到1萬元的凈收入,一年能種兩次。

        一年來,李貴華先是把自家2畝地流轉入股,又拿出5000元資金入股,還參與了村里的大棚種植。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“2017年,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年租金1300元,通過資金入股獲得企業(yè)分紅1612元,加上種黑木耳的2萬余元收入和政府的各項補貼,這貧困戶的帽子徹底摘去了?!?

        “以前我和老伴還天天惦記著山里的地,現在可是一點都不想回去了?!崩钯F華說,現在他每天接送孫子上學,平時種種木耳,聽聽壇戲。在山里住了50年,頭一次感受到日子還可以這樣過?!拔易畲蟮脑竿褪菍O子能一切順利,考上大學。”

        “小”崗位撬動“大”扶貧

        在農村,男人外出打工,女人在家?guī)Ш⒆邮禽^為普遍的生活方式。和他們相比,柳樹鎮(zhèn)嚴家溝村35歲的張立非常不幸:他身患擴張性心肌病等多種疾病,隨著病情不斷加重,他無法務農更無法外出務工,生活上沒有任何經濟來源。

        “為了治病,家里最值錢的幾棵樹也被我賣掉了。”談到過去,張立一度沉默。親戚怕他借錢,對他避而遠之;妻子也拋下年幼的兒子獨自離去。

        “他以前很少和人說話,現在可愛和陌生人交流了?!闭劦綇埩⒌母淖?,嚴家溝村村委書記代成斌說。

        張立的轉變,緣于村里給他找了一份工作———環(huán)境保潔員。

        與汪志、李貴華不同,張立這樣的貧困人員因為身體的疾病與貧困,導致無法離鄉(xiāng)、無業(yè)可扶、無力脫貧。在推動這類群體就業(yè)脫貧的實踐中,人社扶貧干部也經歷了思路上的轉變。

        “與其給他們送錢送物,不如幫他們設崗就業(yè)?!贝杀笳f,“長年的艱難處境使張立失去了自信。只有在體面的崗位上,他才能找到自我價值,真正鼓起勇氣面對生活?!?

        2018年,西鄉(xiāng)縣人社局開展就業(yè)扶貧公益性崗位開發(fā)安置工作,為建檔立卡的“三無”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(yè)崗位。代成斌知曉后,立刻為張立申請到了鄉(xiāng)村保潔員的崗位。3月1日一大早,張立滿懷憧憬到村委會應聘上崗,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。

        “做夢也沒想到,我不用外出務工,在家門口就能掙錢,我一定好好干?!庇辛诵聧徫?,有了新朋友,張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?,F在,他每月能領到補貼600元,全年可增加收入7200元。同時,政府給他參加了社會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,構筑了多重政策保障。村干部給他買了雞苗、蔬菜苗、藥材樹苗等,一年下來,家庭經營也有一份收入,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。

        截至目前,西鄉(xiāng)縣人社局共開發(fā)了935個公益性崗位,較好地解決了“三無”貧困勞動力的就業(yè)問題。從貧困戶中聘用保潔員公益崗位,不僅使他們脫了窮根,也確保農村環(huán)境得到有效治理。

        記者離開嚴家溝村的路上,村口醒目的標語再度映入眼簾:精準扶貧的路上,不落下一個困難群眾。這句標語不單單寫在墻上,更刻在了西鄉(xiāng)縣干部群眾的心里。(趙澤眾 獨萍 張敏)

        已有0人點贊

        自定義html廣告位

        0條評論

         
        承諾遵守文明發(fā)帖,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 0/3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