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到來,略陽山里的雨量逐漸增多,位于茫茫大山之中的郭鎮(zhèn)坪溝蒿兒川小山溝里的椴木木耳,在雨水的滋潤下,開始悄悄生長。茫茫山野,一排排耳棒呈人字形排開,粗糙的紅青岡樹木棒表面,木耳結(jié)的團團簇簇,每一朵都那么著飽滿,透著誘人的色澤。辛苦的種木耳人,都是依靠夏天這短短幾個月的雨水來獲取收成,如果天太干旱,菌棒因缺少水分,木耳就被干死,如果雨太多,木耳長的太大,就會霉爛,滑落到地下草叢中,俗稱“溜棒”。所以,椴木木耳好吃,屬于地道的綠色生態(tài)食品,但收成一半靠辛苦勞動,一半依靠天氣。
村民龔忠義說,他發(fā)展的木耳有十多架,如果天氣好,一年能撿個一、二百斤,要是遇到天氣干旱或持續(xù)的雨天,也減產(chǎn)嚴重了,頂多撿個百十斤。近年來,椴木木耳越來越少,他所采摘的木耳,留下了一部分供自己食用,只賣出一少部分,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?,F(xiàn)在是初夏,今年雨水較少,現(xiàn)在木耳結(jié)的還不算多。
植根于木,汲取木頭本身的營養(yǎng)精華生長而成,這是木耳的本性!與現(xiàn)在市場上的菌袋木耳相比,椴木木耳是用木段培植,以1米2左右的木段上打孔,種上菌種,露天自然生長而成,生長過程中基本沒有人為干預,生長環(huán)境和野生木耳相差不多,因而段木木耳的外形、口感以及營養(yǎng)含量都和野生木耳相近。
椴木木耳按植入菌種分多筋、半筋、無筋,按采摘季節(jié)分椴木春耳、椴木夏耳、椴木秋耳
半筋或無筋菌種木耳是指背部筋絡(luò)不明顯或部分存在,半筋或無筋的椴木木耳成片狀,口感較為脆彈,椴木秋耳為立秋后采摘,到下霜為止,秋耳多收攏成碗狀,肉質(zhì)肥厚緊密,是椴木木耳中上品。多筋菌種木耳是指其背部筋絡(luò)明顯并延伸整個背部,多筋椴木木耳成朵型,口感較為糯嫩,椴木春耳與夏耳基本相同,夏耳朵型偏大,偏薄。
(圖文:安寧 )